歡迎來到法國文學的特點,您的一站式法語學習平臺。無論您是法語初學者,渴望掌握日常對話技巧;還是進階學習者,希望深入法國文學、電影與文化的廣闊世界,我們都能提供量身定制的法國文學的特點是什么學習資源。
1、法國是西歐城市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城市文學也最發達。“韻文故事”是在法國最流行的一種城市文學類型,當時數量很多,保留下來的卻很少。它的特點是故事性和諷刺性都很強。作者把社會生活用生動的語言寫成引人入勝的故事,把騎士和僧侶的丑態揶揄盡致,同時也暴露市民的貪婪自私。
2、“韻文故事”是法國最流行的一種城市文學類型,其特點是故事性和諷刺性都很強。作品中無情的嘲諷騎士和僧侶的丑態,但同時也暴露市民階層的貪婪自私。法國城市文學中成就最高的包括兩部作品:《列那狐傳奇》和《玫瑰傳奇》。
3、城市文學:城市文學的主要形式是韻文故事、諷刺敘事詩和寓言詩。韻文故事(又稱 “笑話 ”)是一種短小精悍的詩體小故事。作品《驢的遺囑》 。諷刺敘事詩的代表作是法國的 《列那狐傳奇》。市民文學的另一部代表作是法國的 《玫瑰傳奇》。法國的呂特博夫和維庸是比較著名的市民詩人。
4、在文學樣式上,城市文學也有新的創造,產生了韻文故事、諷刺故事詩等新型體裁。作者主要是城市里的街頭說唱者。作品取材于現實生活,表現市民階級的機智和狡猾,諷刺專橫的貴族、貪婪的教士和兇暴的騎士。代表作品有《列那狐傳奇》等。主要特征:適應市民的政治要求和生活愿望。
5、愚蠢,贊美市民的勇敢、機智、聰敏,具有鮮明的反封建、反教會的傾向。在藝術上,它的主要手法是諷刺,風格生動活潑;因受教會文學影響也采用隱喻、寓意和象征等手法。城市文學的主要形式有短小的韻文故事、長篇敘事詩、抒情詩和戲劇等。在歐洲國家中,法國的城市最為發達,其城市文學的成就也最高。
德國文學:德國古典文學不同于法國古典文學,雖都以古希臘文學為楷模,但歌德和席勒對希臘的向往,更主要是面向未來,是對人類未來的一種帶有“英雄幻想”的憧憬,想通過藝術使人類達到完善與和諧。
浪漫主義文學產生于18世紀末,在19世紀上半葉達到繁榮時期,是西方近代文學最重要的思潮之一。
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還包括約翰·濟慈(1795年-1821年)。他的創作生涯只有5年。浪漫主義文學產生于18世紀末,在19世紀上半葉達到繁榮時期,德國出現了“海德爾堡浪漫派”,代表人物是克萊門斯·布侖塔諾(1778年-1842年)和阿希姆·封·阿爾尼姆(1781年-1838年)。
世紀的英國文學通常被稱作“奧古斯都文學”,在形式上通常比較正統,內容也比法國、德國文學輕松詼諧。 丹尼爾笛福(1661年-1731年)是英國小說的開創者之一,他的啟蒙思想比較溫和,但仍是對古典主義文學的重大反撥。
英國、德國和法國是歐洲大陸最具代表性的三個西歐國家。它們各自擁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相似之處和不同點。下面是它們的一些異同點:相同點: 歐洲文化的代表:英國、德國和法國都是西歐地區文化的代表,它們在文學、藝術、音樂等方面都有著深厚的底蘊和豐富的創造力。
法國和其地理與政治一樣,在它的中部從東到西劃一條線,便可以根據語言和文學將法國分為兩部分:在地域上,南方要稍小于北方;在語言和文學上也同樣如此。北方的文學占據了優勢地位,而南方卻日趨衰亡。今天,只有從南方布洛溫斯的一些詩人身上還能看到文學的流風余韻,他們的詩作體現出了一種愛國主義的獻身精神。
中世紀早期,法國文學以北方文學中的尚武精神為主。[9]到了12世紀中后期,文學風格轉變,南部地區的浪漫詩歌影響力漸大,尤其是普羅旺斯、圖盧茲、阿基坦等地區。抒情詩與“游吟詩人”表現出更多的新穎的愛情觀,這也影響了貴族與宮廷中的意識形態。
中世紀法國文學基本上都是韻文,是便于行吟詩人傳誦的口頭文學。按類型分有宗教文學、英雄史詩(武功歌)、宮廷文學、騎士文學、經院文學、市民文學等;按體裁分則有詩歌、戲劇、編年史和韻文故事。
1、俄國現實主義文學 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反映強烈的時代精神,表現新的主題,塑造新的主人公形象;洋溢著深厚的人道主義思想。
2、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形成最早,成就也最大。第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斯丹達的長篇小說《紅與黑》真實再現了法國社會生活,塑造了小資產階級個人奮斗者于連的典型形象,繼巴爾扎克之后重要的小說家有福樓拜,后期文學的批判力量有所減弱。左拉是自然主義理論奠基人,但他的創作主流是批判現實主義。
3、主要表現在既反映外 部社會生活的廣闊性,又體現了內部心靈世界表現的深刻性④以敘事文學為主,小說創作特別是長篇小說走向了成熟與繁榮 不同點①俄國現實主義文學始終 和蓬勃開展的俄國人民解放運動緊密相連,解放運動是俄國現實主義的土壤,現 實主義文學又伴隨著解放運動的發展。
4、法國多有浪漫主義特色,代表人物雨果、大仲馬,小仲馬,是浪漫主義文學的發源地,單純的浪漫,追求新奇、刺激;英國多傳統、保守一點;俄國最熟悉的是列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感覺浪漫氣息是很重,不過好像有點偏執,宗教狂熱氣息很濃;上面只是大體印象,并不絕對,肯定不夠全面。
1、美國學派和法國學派都注重對文學作品的解讀和理解,美國學派更加注重讀者主觀感受和體驗,法國學派更加注重文本的客觀分析和解構。創新方面:美國學派在結構主義的基礎上,發展了后現代主義的思想,強調文學作品的多元性和不確定性,注重對文本的解構和重構。
2、美國學派:將比較文學看作一種文學研究,涵蓋文學史、文學批評和文學理論三個方面。既包括“事實聯系”的文學關系研究,也包括無事實聯系的跨國界文學研究,還包括對文學與其他學科的比較研究。
3、法國學派。定義:比較文學是國際文學關系史,是跨國文學影響關系,反對平行比較研究,以實證性影響研究為基本特征。代表人物:卡雷 基亞 樊第根。主張:反對平行研究;研究國際文學關系;研究文學的影響關系。
4、(1)中國學派形成于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它帶著自己的獨特性跨入了世界比較文學的領域,使比較文學走出了西方文化的地域圈子,很大程度打破了歐洲中心論。(2)中國比較文學從自己的歷史資源和現實需要出發,逐漸在比較詩學、闡發研究、東西比較等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5、法國學派認為:比較學派的歸屬是“國際文學關系”,其研究對象與范圍是不同民族文學和各國作家之間的關系;其研究方法是強調事實聯系的實證主義方法。影響研究的根源依據在于,各國文學的發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響的。
在法國文學的特點,我們相信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享受法語帶來的無限樂趣與可能。立即加入我們,開啟您的法語探索之旅,讓法語成為連接世界的橋梁和法國文學的特點是什么!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法語吧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法語吧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