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法國非物質文化,您的一站式法語學習平臺。無論您是法語初學者,渴望掌握日常對話技巧;還是進階學習者,希望深入法國文學、電影與文化的廣闊世界,我們都能提供量身定制的法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學習資源。
1、苗族古歌:這是一部古老而宏大的苗族史詩,以口頭傳統的形式流傳,講述了苗族的創世神話、民族遷徙和歷史記憶。 布洛陀:這是壯族的創世史詩,包含了壯族先民對宇宙起源、人類誕生和民族歷史的認知,展現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和哲學思想。
2、昆曲,原名昆山腔,是中國最古老的戲曲聲腔之一,起源于14世紀的蘇州昆山。這一藝術形式在2008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古琴藝術 古琴藝術是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一種深奧的文化精神。它已經成為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3、農歷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是中國歲時節日民俗的代表。
1、日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日本是全球首個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納入法律的國家,其保護范圍因此得到拓展。
2、日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情況:日本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念并將其寫入法律條文的國家,拓寬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范圍。
3、國際社會對歷史文化遺產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最初,保護的重點是城市建筑,隨后擴展到城市歷史保護區。隨著時間的推移,保護對象從文化遺產拓展到自然遺產,再到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認識的發展,尤其是在美國、法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使得文化遺產保護的范圍、對象和內容不斷擴展。
4、日本韓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如下:日本引入歐美等國保護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登錄制度。韓國對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開始走向商業化和旅游化。
5、日本是世界上第一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實施保護的國家。在1950年頒布的《文化財產保護法》中,日本率先提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實施活態保護。
首先,這里面當然有歷史的原因,近代由于中國的衰落,中國文化影響力減弱,中餐在很多地方都被認為是不健康和不衛生的食物。什么都吃,衛生情況堪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一些人對中餐的印象。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是全人類的事業,但畢竟話語權還是偏向歐美,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餐的非遺之路。
隨著我國餐飲行業的不斷發展,我國餐飲行業業態逐漸由單一走向多元化。同時為了更好地適應廣大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餐飲業的業態細分更加精準。
其中,囊/,這座新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地標,不僅是餐桌上的主食,更是入選國家級名錄的驕傲,庫車大囊更是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藝,象征著新疆人對家的深情和對美食的執著追求。塔塔爾傳統糕點/,甜品愛好者的不二之選,它不僅能滿足你的味蕾,更是塔塔爾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米粉。桂林米粉桂林的山水不僅甲天下,桂林的米粉也別具獨特風味,其特點是潔白、細嫩、圓滑、爽口、柔韌等,其主要以濕粉、叉燒、鹵水為主材的菜肴,其吃法多樣,可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酸筍,酸豆角,花生米等配菜。
[1]是柳州最具地方特色的名小吃。螺螄粉的味美還因為它有著獨特的湯料。湯料由螺螄、山奈、八角、肉桂、丁香、多種辣椒、等天然香料和味素配制而成。2018年8月20日,“柳州螺螄粉”獲得國家地理標志商標[2]。2008年,柳州螺螄粉手工制作技藝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探索中國文化的過程中,外國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技藝的故事屢次成為焦點。繼“重慶小面”和“重慶火鍋”征服了國外食客后,一位法國小伙子的獨特興趣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學習手工炒制中國綠茶,他希望將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帶回巴黎。4月4日,清明假期首日,位于二圣茶山的重茶集團生產基地熱鬧非凡。
在法國“小鮮肉”與重慶茶文化的交融中,一位金發碧眼的留學生夏飛展現出對東方茶藝的熱愛和執著。4月4日,清明假期首日,重慶二圣茶山的炒茶區,夏飛的身影吸引了眾多目光,他正全神貫注地學習手工炒制綠茶,與周圍的喧囂形成鮮明對比。
法國青年夏飛在重慶的經歷展現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對這位27歲的法國留學生而言,中國茶的魅力超越了想象。清明假期,他走進重慶重茶集團生產基地,全神貫注地學習手工炒制綠茶,盡管面對陌生的茶葉制作工藝和語言障礙,他卻毫不退縮。
法國大餐是西餐當中最有地位的菜品,是西方文化的一顆耀眼的明珠。法國人以善于吃并精于吃而聞名,法式大餐至今仍名列世界西餐之首。2010年11月16日,經由正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法國大餐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我們可以包括口頭傳統、表演藝術、節慶活動、傳統手工藝等。例如,中國的京劇、印度的瑜伽、法國的葡萄酒釀造技藝、土耳其的傳統地毯編織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傳統和技藝通過世代相傳,不僅豐富了人類的文化生活,也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理解。
貝蒂斯糖果 貝蒂斯糖果(Betise de Cambrai)是一種傳統糖果,最經典的口味是薄荷和焦糖口味。“Betise”的字面意思是“蠢事”,因為最初這種糖過的誕生是由于工人配錯了調料比例,卻發現意外的美味,現在冠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
第四,法國的葡萄酒文化也是伴隨著法國歷史與文明成長和發展起來的。法國作為世界山葡萄酒的主要出產國,全國有10個生產葡萄酒的地區,以波爾多葡萄酒和香檳酒最為著名。可以說,葡萄酒文化已滲透進法國人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多個方面,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最后,咖啡文化也是法國的一大特色。
傳統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是針灸。針灸是祖國醫學遺產的一部分,也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民族醫療方法。千百年來,對保衛健康,繁衍民族,有過卓越的貢獻,直到如今,仍然擔當著這個任務,為廣大群眾所信賴。除在中國得到廣泛應用之外,在東南亞、歐洲和美洲地區也有實踐。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
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無形文化遺產,主要指人類以口頭或動作方式相傳,具有民族歷史積淀和廣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間文化遺產,它曾被譽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記憶的背影”。它包括民間傳說、習俗、語言、音樂、舞蹈、禮儀、慶典、烹調以及傳統醫藥等。
1、法國大餐是西餐當中最有地位的菜品,是西方文化的一顆耀眼的明珠。法國人以善于吃并精于吃而聞名,法式大餐至今仍名列世界西餐之首。2010年11月16日,經由正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法國大餐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2、埃及金字塔:古埃及國王也稱法老,是古埃及最大的奴隸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們被看做是神的化身。他們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陵墓金字塔,金字塔就成了法老權力的象征。因為這些巨大的陵墓外形形似漢字的“金”字,因此將其稱之為“金字塔”。
3、中國:截至2013年底,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含“急需保護名錄”)的項目已達30個,成為世界上擁有此類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
4、土耳其咖啡,法國大餐、地中海美食、日本和食(傳統日本料理)以及韓國泡菜都因其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而榜上有名。優雅、充滿團聚的氛圍是法國大餐2010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主要理由,大餐被認為是讓人們聚在一起享受餐飲藝術的盛宴。
5、皮影戲 皮影戲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被老北京人稱為“驢皮影戲”。原名“皮影戲”或“燈籠戲”,是用動物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用蠟燭或烈酒等光源照射,表演故事的一種民間戲劇。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在法國非物質文化,我們相信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享受法語帶來的無限樂趣與可能。立即加入我們,開啟您的法語探索之旅,讓法語成為連接世界的橋梁和法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法語吧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法語吧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